万禾539玉米种子特征特性,防治虫害

生育期春季平均115天,秋季平均111天,幼苗长势强,后期田间评定上,株型平展,第一叶圆到匙形,幼苗叶鞘紫色,成株叶片17~19片。

播种:当土表温度稳定在12℃以上即可播种,我区春播在大寒至立春播种,秋播在立秋前后10天左右均可以播种。

该品种符合广西玉米品种审定标准,可在广西全区种植。注意防治大斑病。

一、万禾539玉米品种基本信息

1、审定编号:桂审玉2019078号。

2、作物名称:玉米。

3、品种名称:万禾539。

4、申请者:南宁市皓凯农作物研究所、广西万禾种业有限公司。

5、育种者:南宁市皓凯农作物研究所、广西万禾种业有限公司。

6、品种来源:PA8-1×WG1-2(区试代号:WHA17-313)。母本PA8-1是以广西玉米研究所的玉米群体GZPAC0为基础材料,经8代自交选育成的自交系;父本WG1-2是以杂交种湘玉11为基础材料,经8代自交选育选育的二环系。

7、审定意见:该品种符合广西玉米品种审定标准,可在广西全区种植。注意防治大斑病。

二、特征特性

1、生育期春季平均115天,秋季平均111天,幼苗长势强,后期田间评定上,株型平展,第一叶圆到匙形,幼苗叶鞘紫色,成株叶片17~19片。

2、植株主茎上节间颜色为绿色,叶片绿色,苞叶绿色,苞叶中长,松紧中等且没有小叶,穗柄长度中等,果穗与茎秆夹角小于45度。

3、雄穗第一分枝8~13条,主轴明显,雄穗分枝分散上冲,护颖绿色,护颖基部绿色,护颖顶部紫色,花药黄色,花粉量多,花丝紫色,果穗着生在倒数第7~9片叶处。

4、株高269.1cm,穗位高115.6cm,穗短筒型,籽粒黄色半马齿型,果穗外观优,轴色白色,穗长16.3cm,穗粗5.2cm,秃顶长0.9cm,穗行幅度12~20行,平均穗行数18.1,平均行粒数37,单穗粒重154克,日产量4.8公斤/亩,百粒重29.6克,出籽率79.7%。

5、2017年春秋两季区试调查:空秆率0.3%,倒伏率1.1%,倒折率1.0%,双穗率0.1%,田间调查大斑病1~5级,小斑病1~3级,纹枯病发病率8.4%,穗粒腐病发病率0.5%,茎腐病发病率0,锈病0~5级,丝黑穗病发病率0.6%。

6、2018年两季自行生产试验田间调查:倒伏率0,平均0,倒折率0,平均0,大斑病1~5级,小斑病1~3级,纹枯病发病率0~12.8%,穗粒腐病0~3级,南方锈病1~7级,茎腐病发病率0~0.6%。

7、抗性鉴定结果:高感大斑病,中抗小斑病,感纹枯病、病情指数为60.8,感穗腐病、平均病级7.2,感南方锈病,中抗茎腐病、发病率为23.5%。

8、容重786g/L,粗蛋白11.75%,粗脂肪3.76%,粗淀粉71.92%,赖氨酸0.32%。

三、栽培技术要点

1、播种:当土表温度稳定在12℃以上即可播种,我区春播在大寒至立春播种,秋播在立秋前后10天左右均可以播种。

2、合理密植:对于肥力中上的地块亩种植3400株,肥力较低的地块亩种植3600株为宜。

3、加强田间管理:及时定苗、合理排灌确保全苗齐苗。

4、科学施肥,基肥以农家肥、复合肥为主,注意不要过量施肥。

5、防治虫害,苗期主要防治铁甲虫和地老虎,可以采用人工捕杀或撒毒饵能保全苗,后期用敌百虫或氧化乐果防治玉米螟和蚜虫效果好。

6、适时采收:一般在苞叶变黄后收获。

7、该品种持绿性很好,如在全株枯黄后收获能获得更理想的产量。

四、产量表现

1、2017年参加皓凯联合体区域试验春季平均亩产556.5公斤,比对照桂单162增产6.9%,增产点次87.5%。

2、秋季平均亩产526.8公斤,比对照桂单162增产9.0%,增产点次100.0%。

3、春秋两季平均亩产541.7公斤,比对照增产7.9%,增产点次93.8%。

4、2018年参加皓凯联合体生产试验春季平均亩产507.1公斤,比对照增产3.9%,增产点次71.4%。

5、秋季平均亩产490.8公斤,比对照增产6.0%,增产点次71.4%。

6、春秋两季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9.0公斤,比对照桂单162增产5.0%,增产点次71.4%。

本站声明:以上部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598077492@qq.com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